合作咨詢熱線:
400-888-8888
作為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的建筑工程行業,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都展現出其重要推動作用。改革開放后發展迅猛,發展效益及質量都在不斷提高,為中國的新時代發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成就。但迅猛發展后也產生了不少問題,以2014年住建部發布《關于推進建筑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》為時間節點,國家開始對建筑工程行業進行針對行業發展方式的改革,提出由從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轉變。
另外,隨著反腐敗力度和震懾力的影響,原先在市場中占有主體地位的民營建筑企業開始出現頹勢,再加上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,對各行各業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打擊,許多項目停工,工程款收不回來,資金鏈斷裂,造成了一部分企業裁員倒閉。建筑工程行業開始出現國企進民企退的情況,央國企明顯開始占據重要地位,尤其是在2016年受到國際關系中美貿易戰影響后,中國開始增加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,一不小心讓中國成為了全球的“基建狂魔”。
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將持續高位
投資、外貿和消費作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“三駕馬車”,在歷經了中美貿易戰后受到了不小的打擊,國內許多外貿中小企業遭到嚴重打擊。從目前國際形勢看,我國對外貿易短期不會有太大改變,因此在“供給側改革”方面國家會持續進行,又同時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和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發展戰略。在大環境貿易疲軟、消費乏力和國內大循環需求的兩方影響下,促成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,而能夠穩定經濟發展,提振經濟增速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首當其沖。
項目利潤越來越低,工程款不到位成常態
目前許多項目都會出現墊資施工、墊資供貨的情況,無形中推高了工程成本,而項目預算價格低、低價中標、打理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經營人員的專業,導致了出現造價低、成本高,工程利潤越來越低甚至虧損的情況。另一方面,項目投資規模、投資計劃與經濟增速不相符,導致業主、總承包、甲方都是錢袋子空空,產生層層工程款都不到位的現象。雖然工程款不到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,但近些年這一問題非但沒有解決,反而愈演愈烈。
行業多元化發展導致人力資源不匹配,勞動力嚴重不足
許多建筑企業不管是以前主業從事房建、公路、市政,還是電廠、水電站、碼頭的都在進行多元化、全產業鏈發展。但術業有專攻,許多原先從事房建的企業,在多元化發展的影響下承接了大量的隧道工程、公路工程,雖然都是土木,但區別還是不小的,因此也造成了承接非傳統主業工程后懂問題的人變少了。
建筑行業數字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發展成為賣點和噱頭
5G時代來臨,網絡技術高速發展,大數據、物聯網、人工智能被廣泛的運用在各個行業。建筑工程行業在技術更新方面同樣不會落后于時代、行業發展,進而出行了例如BIM、裝配建筑、智能工地等詞匯頻頻出現,衍生出了一批對應的崗位及人員。但從根本上來說,施工是一磚一瓦的工程質量,設計亦需要與需求相結合,數字化、智能化、信息化只是為建筑行業管理帶來便利的輔助工具。
總結,以上種種行業發展現狀都值得我們警惕,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之下,我們還是要市場拓展、環境優化方面發力,以完善延展產業鏈,不斷整合現有資源,增強技術創新能力、抗風險能力,為國內循環貢獻一份力量。